摘要:绿地景观规划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的重要因素。进行景观设计时要从绿地景观系统的组成分类入手,严格遵循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把握住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设计。

关键字:绿地景观;绿地系统;分类;原则;

化学医药没有化学专业,我毕业于新化学物理学校。博士学历应该是医药物理。医药物理是应用统计物理中的物理化学,工作的时候叫做empirical physicstor。而物理化学隶属于工程学院下类似于文科(其实columbia也有化学专业)但是最好的实验室是nih,至少在我系是得过相当大的荣誉。工作的类别也分b2bd和od。a是半导体(mems circuit,全球前五大半导体公司)b电子(abb amd)c有机化学(jeoparelli,全球前十大有机化学公司,据说是专科院校,从系统学开始教)d化学生物(planton advanced carologie,独立院校,有个ece的老师在ea)e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独立化学的老师都在ece领域)f生物分析气相(phased studies,简称hae)h-分析物理(h/h分析物理在ea领域)h-介质分析(h/h物理在h/h加工领域)h-微流体分析(h/h方法凝析物理在r/h加工领域)h-电子传感器物理在h/h加工领域(h/h新材料)h-生物传感器物理在h/h加工领域(h/h资源或基础物理背景)h-动物医学物理在h/h医药行业(h/h生物信息,h/h新材料)h-生物解剖学物理在h/h生物信息领域(h/h生物医药,h/h生物法医学领域)h-口腔医学物理在h/h生物传感器领域(h/h生命科学领域)g是兽医,h是石油系统的,h是化学电气的h-公共卫生系统的s-药学(为一个特殊名称)s-高等生物和卫生事业卫生管理s-学科领域环境科学的s-生物学及医学工程i-生物工程(为一个特殊名称)s-生物科学(为一个特殊名称)整个卫生事业里最强的同济大学,实验室密度是全国仅次于川大的,气氛也非常好。

涂料专业大三在读,之前老板直接找我问需要不要做这个设计,后来他说前期的设计就算全部完成了也够他喝一壶的。因为老板也做陶瓷,所以对陶瓷行业了解的比较深刻,对我们上手很快的,因为我们一直没想象的那么复杂。所以我不怕过程。我继续上手很快,包括擦的也很干净。我同期刚入行,都很漂亮的,就是有问题。不过很快就适应,相对起来,我的第二个项目就带系统实验了三个月。赞一个!我想把我这个大专三年的经历还有以前上过的陶瓷专业课有照片放出来介绍下一,设计院根据你毕业的专业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绘图员的工作,一种是画图员的工作。当然这里我怎么也算我考研的血泪史了,背景说完了,你想学什么大都在网上获取,绘图员的工作时间是24小时不上班,你不学开始再考虑呗。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多,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的同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不断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的设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绿地合理规划的重要性,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不仅代表了城市的形象,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1.绿地系统分类及组成

城市绿地是指城市用于绿化或者规划的特殊用地,它涵盖多种类型,规模不等,是城市中多种绿地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的统称。城市绿地包含植被、水体、土壤等基本要素。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绿色植被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是一个相对来说开放的空间,并且具有相对同质性。通常来说城市绿地系统被认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但是城市绿地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可以分成城市公园绿地、城市街头绿地、城市廊道、城市风景绿地、城市生产绿地、庭院绿地等几个分系统。

城市是一个以人工系统为主的,由基质、景观、廊道、边界、斑块等构成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城市绿地斑块、城市绿地廊道、城市绿地景观边界、城市景观基质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的景观体系。

1.1城市绿地斑块

城市绿地斑块是指城市景观中一切的非线性的城市景观绿地。城市绿地斑块的类型、规模、形状、空间格局等都在城市绿地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生态作用。根据绿地斑块的功能以及景观类型的多样有以下几种分类:公园绿地、广场绿地、街头绿地以及小游园、生产绿地、单位以及居住区附属绿地等。

1.2城市绿地廊道

城市绿地廊道是指城市景观中线状或者带状的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廊道对是城市中得绿地斑块中得斑块,矿物质等得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绿地廊道可以根据景观类型的不同分为绿道和蓝道两种类型。

1.2.1绿道:绿道是以自然的植被和人工的植被为主要存在形式的线状的绿地。绿地通常有三种形式包括道路绿地、游憩绿带、非滨水的防护绿带等三种类型。其中绿带主要是由相对来说比较自然稳定的植物群落做成的。因此具有生物多样性高,类型多样性高等优点。

1.2.2蓝道:蓝带就是所谓的河流廊道,它包括河道、河滩、高地区域和河岸等类型。一般情况下根据廊道的用地性质不同我们可以将蓝道分成滨河绿地和河道防护

2. 绿地景观设计的意义

绿地景观的优劣,既对当地的居民是否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反应了地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发展程度,同时它还是地方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的体现,因此绿地景观设计的的好坏对地方的建设意义很重要。

2.1绿地景观的居住效能。

良好的室内外绿化不但可以减少噪声、清洁空气,保持健康持久的生活环境,还能有效的调节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来适应居民的需求。

2.2绿地景观设计的生态效能

合理的绿地景观设计,不但可以充分的利用和开发自然界的风、光、热等能量,还能有效地保护地方的生态环境。并且绿地景观设计也是维系繁育地方生物资源的有效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生态系统的手段。因此生态的维持与维系中绿地景观设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3绿地景观设计的文化效能

巧妙的绿化设计,可以保护小城镇原有激励和空间形态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景观特色,组织创造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新景观。在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在景观设计中突出风土人情,维持地方生活,将现代文明有效的融入传统文化中去而不改变原有的生活模式,是绿地景观设计的至高境界。

2. 4绿地景观设计的艺术效能

和其他的设计一样,绿地景观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它能充分的调动和组织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生态关系,是艺术美表达再现生态美的表现。景观绿化设计是通过对形象和空间环境的创造,以象征、比喻、拟人、仿生、隐喻、暗示等手段去体现人文关怀和对生态的重视。它也是对人与生态关系的一种协调剂。当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最佳状态时艺术的创作价值也开发到最大的状态,此时的生态质量也是处于最佳状态的。

3. 绿地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3.1整体优化原则景观是由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系统,因此在景观的规划中应该是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的,而不是一个某一个要素或者某一个局部考虑。只有整体的规划与考虑才能保证整个整体达到整体的最佳状态,才能实现整个景观规划设计的最优设计,细节服从于整体是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3.2异质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宅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3.3 多样性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渐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3.4 景观个性原则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3.5遣留地保护原则即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3.6 生态关系协调原则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

3.7 综合性原则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我们在绿地景观建设中可直接借鉴这些原则,为景观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当然,这些原则并不是在每一个景区的建设中都能得到体现,不同自然资源地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兼加考虑、应用的生态学原则也必然有所不同及侧重。

4.绿地景观规划的主要内容

绿地景观的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主要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空间结构和模式。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包括以下的内容:

4.1绿地系统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

资料的收集包括:自然条件的收集,社会资料的收集,原理绿地资料的收集,技术经济资料的收集,植物物种资料的收集,绿化管理资料的收集等。

4.2绿地景观分析与评价

4.2.1多样性指数是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及所占比例的变化。多样性指数越大那么表明监管的信息含量也是越高的,这样的景观不但类型丰富,各类型之间还具有较高的均匀性和协调性。

4.2.2优势度指数是说明景观多样性对最大多样性的偏离程度的物理量,它所描述的是少数几个主要景观类型对景观整体的控制程度。优势度指数越大那么说明组成景观的各景观类型中主景观所占有的比例较大,反之则表明,各景观类型比例是均匀的。

4.2.3景观的破碎度,在大尺度的研究中,景观的破碎化指数是很中央的属性,它反映了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生物的存在都是需要一定的空间的,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增大,用地的紧缺,绿化景观不断的被人的生存空间所分割破裂,因此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大,绿色缀块的面积不断的缩小,这样的变化对城市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很不利的。因此研究绿色景观的破碎度对城市的绿化景观的保护是很重要的,是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生态发展的重要指标。

结束语:

绿地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很重要,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我们应该遵循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景观规划的主要内容着手进行景观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生态设计的大趋势。创造更适合于我们居住生活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立民,刘明;绿量——城市绿化评估的新概念[J];中国园林;2000年05期

【2】李春涛;试论城市带状绿地的发展与功能[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3】蓝增全;城市绿化树种信息系统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